陜西省政府近日出臺《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提出到2020年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%以上,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%以上,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2%,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1%。
到2030年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%以上;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%以上;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于88%;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達標率不低于90%。
為達到以上目標,《方案》提出通過開展土壤污染監測和調查,嚴格執行土壤保護法律法規,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,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,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,加強污染源監管,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,構建土壤環境管理體系,強化責任體系等十大舉措。
其中,為了提高土壤環境保護的有效率,《方案》根據污染程度對農用地進行類別劃分。未污染和輕微污染的劃為優先保護類,輕度和中度污染的劃為安全利用類, 重度污染的劃為嚴格管控類。以耕地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為重點確定優先保護區域,明確范圍和面積,建立優先區域地塊名冊和土壤管理數據庫。
在關中灌區噸糧田產業帶,渭北、陜北旱作高產玉米產業帶,陜南油菜水稻一體化產業帶和陜南、陜北高產高效馬鈴薯產業帶等四大糧食功能區進行試點,有序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,逐步建立分類清單。
試點區域2019年底前完成類別劃定,其他地區2020年底前完成類別劃定。根據土地利用變更和土壤環境質量變化情況,定期對各類別耕地面積、分布等信息進行更新。對陜南林地、陜北草地、關中地區園地等其他農用地逐步開展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。
在公眾普遍關注的生活污染方面,《方案》要求在咸陽、渭南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建設;在西安、寶雞、咸陽、渭南、延安市開展餐廚垃圾處理試點;在咸陽市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。鼓勵資源化利用處理達標后的污泥。
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,建立村莊保潔制度,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,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,2020年前,新增4200個行政村完成環境綜合整治。整治非正規垃圾填埋場。強化廢氧化汞電池、鎳鎘電池、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、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的安全處置。